怎么說呢?我猜很多人觀影之后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。
如果沒有第一個《嶗山道士》、第二個《蓮花公主》這兩個故事就好了!
前兩個故事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?有些過于低幼了吧。
從主題層面講,第三、四、五個故事都是關(guān)于“愛情”的,《小倩》講的是亂世生死情,《畫皮》講的是浮世夫妻情,《魯公女》講的是至情至愛、生離死別;三個故事主題統(tǒng)一,從不同層面去解讀“問世間情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許”。
從風(fēng)格層面講,第三、四、五個故事都有較強的恐怖元素,《小倩》的夜叉姥姥,《畫皮》的奪命厲鬼,《魯公女》的冥界黃泉……都與“聊齋”鬼怪志異的風(fēng)格相一致。
而且從畫風(fēng)的角度講,后面三個故事的畫風(fēng)也相對統(tǒng)一,整體性很強,更貼合成年人的觀賞偏好。
而第一段《嶗山道士》,畫風(fēng)毛茸茸的,看著就不像是給成年人看的;第二段《蓮花公主》,劇情設(shè)計更加低幼,一個小孩畫畫、做夢夢見和小蜜蜂精靈蓮花公主一起戰(zhàn)勝大黑蛇,這不就是逗小孩玩的嗎?
不知道當(dāng)時主創(chuàng)是怎么考慮的,是想打造一個籠絡(luò)全年齡段、適合所有觀眾的合家歡電影嗎?
也許初衷是好的,想在暑期檔,讓父母帶著小孩一起看,但主題、風(fēng)格、畫風(fēng)都不統(tǒng)一,搞得不倫不類,結(jié)果并不討巧!
總之,我的直觀感受是,前兩個故事太無聊,看著都要睡著了。其實這兩個故事,如果再加一個同樣低幼的故事,可以做成另一版本、適合兒童觀看的《蘭若寺》。
后三個故事中,《小倩》民國版的改編還算OK,劇情基本忠實于原著,男主的造型很像井柏然或李現(xiàn),小倩的腰是真的細(xì)。
《畫皮》所傳達的理念其實挺深的,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可能很難參悟,尤其是這一句臺詞:吃了我的臟東西,你就是我的妻子了!
大家自行體會一下!
夫妻之所以能夠成為夫妻,其實就是能夠接納彼此最骯臟齷齪、最陰暗隱秘的東西,其實這是夫妻之道的真諦——至親至疏是夫妻。
包括后來,妻子回到家,看到丈夫,忍不住惡心,又把臟東西吐還給丈夫,丈夫因此蘇醒,其實也是這個道理。
夫妻本為一體,吞了對方的臟東西,終究還是要還回去的,只有真正接納、承受彼此的“臟東西”,婚姻才能維系下去。
但是,此時,夫妻雙方的兩個人,都已經(jīng)“不干凈了”,真的還能和好如初、一如既往嗎?可能就真的只有夫妻雙方冷暖自知了!
《魯公女》,個人認(rèn)為是拍的最好看的,九瓣金蓮,彼岸花海,忠貞不渝,黃泉搶親,很是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