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夏天,我代表《環(huán)球銀幕》應邀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,與來自其他八個國家的記者一起參加了新版《超人》的唯一一次國際媒體探班活動。
實話實說,疫情以來好萊塢大片廠已經很少組織探班了,甚至大部分采訪都移到了線上,而且也沒有足夠大的大片值得調派“聯(lián)合國”記者團專門飛一趟,但《超人》不一樣。
《環(huán)球銀幕》記者潘萌在克利夫蘭探班
作為DC宇宙重啟的新篇章,也是詹姆斯·古恩加盟DC后的首部電影,新超人的正式亮相,它值得。同時,出于一名獨立電影制片人的私心,我也很想見識一下兩億多美元預算的頂配片場是如何運作的。
于是,帶著久違的好奇,我第一次踏上了美國鐵銹帶上曾經輝煌的工業(yè)重鎮(zhèn)。
克利夫蘭
三天兩夜的探班安排得非常緊湊,且要求行程保密。從機場打車到酒店,優(yōu)步司機是個滿頭花辮的胖老黑,他好奇地問,今天已經拉了四波人去同一個地方了,你們是來干嘛的?我怕走漏風聲,支支吾吾說是為了一部電影。黑胖師傅咧著大嘴搶答,肯定是超人啦!索性一路跟我講起克利夫蘭與超人的淵源。
這里是超人的誕生地。1933年,兩個本地青少年杰瑞·西格爾和喬·舒斯特在克利夫蘭東區(qū)相識,并在這里共同創(chuàng)造出了超人這一標志性超級英雄角色。在漫畫中,超人成為記者之后工作的大都會,也融合了克利夫蘭的工業(yè)城市氣質。
如今的克利夫蘭仍以“超人之城”自豪,市內設有“超級英雄之路”,紀念兩位作者的創(chuàng)作歷程。2025年,新版《超人》電影重回克利夫蘭拍攝絕大部分實景,確實很有意義。
《超人》城市主題海報
入住之后集合,擺渡車帶我們穿過克利夫蘭的老城區(qū),日落時分,車窗外的建筑與西海岸截然不同,有種老牌工業(yè)城的蕭條和體面,街道干凈而空曠。車最終停在一個古老的電影院門口,在明天正式進組探班之前,先看一場《超/人:克里斯托弗·里夫的故事》的紀錄片吧。
《超/人:克里斯托弗·里夫的故事》
我對克里斯托弗·里夫知之甚少,只記得他作為第一位超人的經典銀幕形象,以其后來意外墜馬而全身癱瘓的坎坷人生。沒想到紀錄片意外好看,我尤其為他和羅賓·威廉姆斯的誠摯友情而感動。
第二天一早進入正式探班流程,早餐會上,劇組先用故事版的形式講解了這部《超人》的整個故事概念,新的場景和角色設計。制片人彼得·薩弗蘭登場,他眨眨眼謙虛地說:“感謝各位大駕光臨我們的‘小’電影?!?/p>
作為DC宇宙的聯(lián)合CEO,彼得主要分享了與古恩組隊的緣起、漫長而充滿壓力的選角過程,以及對下一階段DC系列電影的宏觀規(guī)劃。他還叮囑外聯(lián)制片,確保我們今天觀摩的幾場戲,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能夠緊密銜接。
詹姆斯·古恩和彼得·薩弗蘭
隨后,本片的美術指導貝絲·米克爾和服裝設計師朱迪安娜·馬科夫斯基也來到會議室,這兩位也是古恩的老班底了,從《自殺小隊》到《銀河護衛(wèi)隊3》極具風格的視覺呈現(xiàn)都是她們的奇思妙想。我特別喜歡聽這兩位可愛的女士像閨蜜一樣密不透風地聊天,氛圍輕松而內容專業(yè)。
朱迪安娜津津樂道,講述她是如何從100多副眼鏡中決勝出冠軍給克拉克·肯特戴上,“要有70年代風格但又要很當代,同時不會太搶鏡,觀眾還是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演員的五官表情”。她還專門給眼鏡腿噴了啞光涂層。
克拉克·肯特的眼鏡
為了設計新版孤獨堡壘,貝絲專門弄了個小型科學實驗室去觀測水晶自然的生長方式,她想把握那種有機的向外擴張的質感,同時又融入巨浪拍岸的沖擊力,再疊加到雪地冰原的環(huán)境中。她一口氣給導演展示了45個版本,最終第一個方案入選。
新版孤獨堡壘
這種對事業(yè)發(fā)自肺腑的熱愛和全情投入工作的狀態(tài),讓我很是佩服。
接下來,國際記者小隊驅車趕到克利夫蘭市中心的拍攝現(xiàn)場,沿途已布滿超人標志的圍擋,制片組早早等在那里,為我們掛好工作牌,一路引到監(jiān)視器前。此時正在拍第一幕尾聲轉第二幕的怪獸來襲片段,因為涉及灑水,最好能各機位一遍過。
不管是什么景別的鏡頭,群演們每一遍走位排練,表情都很投入。正式實拍,噴淋到位,果然一次成功。各部門立刻動了起來,訓練有素地準備下一組鏡頭。
大家還沒反應過來之時,導演詹姆斯·古恩就笑瞇瞇湊到我們的監(jiān)視器前,手里捧著他的三文魚飯。我們在小小的棚子里圍坐成一圈,輪流提問,真正促膝而談。(古恩導演的訪談內容已經發(fā)在《環(huán)球銀幕》2025年3月刊上,這里就不再贅述。)
詹姆斯·古恩
聊完他強烈建議我們嘗一嘗劇組的工作餐,也正好到了飯點,于是制片又領著記者們到了旁邊的辦公樓。
以我這么多年拍戲經驗來看,《超人》劇組伙食可謂相當不錯,餐食左右兩排依次排開,種類繁多,能照顧到不同族裔成員的飲食要求,不僅不是盒飯,居然還有鐵板熱炒,廚師在一旁隨時待命。
正吃著,飾演鷹女的演員伊莎貝拉·莫塞德靈巧地跳過來打招呼。她本不在我們的采訪流程里,但走過路過不能錯過,我又抓住伊莎貝拉聊了一小會兒。00后的克利夫蘭本地女孩兒,巴掌大精致小臉,身材嬌小健美,參與這樣的大片卻也很沉著,說起話來頭頭是道。
“鷹女”伊莎貝拉·莫塞德
最后我問她對新超人有什么私人印象?“鷹女”大笑:“他太努力了,不拍戲的時候都在鍛煉,一喊“cut”就要做俯臥撐,而且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能吃那么多雞蛋!”
大衛(wèi)·科倫斯韋
下午是重場戲,怪獸踩扁運送乙烷氣罐的貨車,千鈞一發(fā)之際,超人飛身救人。先拍救人,只因救人可以拍很多條,道具車踩扁了那就得換車了。監(jiān)視器分屏一邊是電腦預演的動態(tài)效果,一邊是實拍鏡頭,用鼓風機各個角度造出風勢,新超人大衛(wèi)·科倫斯韋一遍遍沖到最中間,張開懷抱護住小女孩,全身肌肉線條宛如古希臘雕塑。
導演喊‘’過’’,演員撤下,接下來登場的才是這個鏡頭里真正的大佬——特效爆破組。制片用對講清場,特效組大佬指揮起重機吊起巨大的重物,它將在后期被替換成怪獸的大腳。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必須嚴絲合縫,第一副導喊“action”,怪獸“大腳”一腳果斷踩向貨車,氣罐在鏡頭前被四散擊飛,恰到好處。Cut!全場歡呼!開起重機的大哥驕傲地向大家揮手致意。
這場戲結束,我們終于等到了采訪超人的機會。大衛(wèi)·科倫斯韋裹著袍子一屁股坐在我身旁,占滿了整個座位。我這才近距離看到,他的臉上還帶著剛才的戰(zhàn)損妝,長得非常像漫畫里的超人,跟初代超人克里斯托弗·里夫也有些神似。
大衛(wèi)很誠懇地講,面臨如此重要的人生契機時,越是所有人都說肯定要“無腦答應”,自己反而心中會糾結和猶豫。扎扎實實地按計劃訓練,一年以來沒有一天敢松懈,他知道扮演超人意味著什么。電影上映后會把他帶到一個新的位置,但此時此刻他只想全情投入,好好工作。
大衛(wèi)很周到,保證和每位記者都聊得有質量,有時中途說了沒幾句被劇組喊走,沒一會兒又邁著大步回來,風塵仆仆坐下:“剛才我們說到的……”無縫對接,也像超人一樣穿梭在不同的任務和身份之中。
采訪結束時有人起哄,喂喂,總要做一次那個給我們看一次吧?大衛(wèi)·科倫斯韋心領神會,臨走前猛得扯開襯衣露出里面大大的S,大家歡笑鼓掌。我心想,每一代觀眾都有每一代的超級英雄,這一代的超人就是他了。
最后一天大家可以自由參觀,我順著老城中心閑逛,先穿過The Arcade,1890年建立,這是美國最早的室內商場,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風格,充滿古典美感。再一路順著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慢慢走,途徑克利夫蘭棒球場和搖滾名人堂,后來在電影中再次看到了這些實景,很親切。
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這次探班最大的感受,其實是再一次身臨其境體會好萊塢電影產業(yè)的整個運作體系。無論是大導演、集團CEO,還是特效組技工和場務制片助理,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,充滿自豪感地去工作,齊心協(xié)力為一部大電影貢獻自己的力量。